海外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10月30日报道 香港媒体30日报道称,武侠小说泰斗金庸(原名查良镛)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,享年94岁。金庸儿子查传倜以一句“下午走了,很安详!”向媒体证实。

  曾经有很多次金庸先生逝世的假新闻,我们多希望这一次不是真的。

  刀光剑影朝武林,一支玉笔引江湖。凡是有华人的地方,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说。

  1955年2月的一个夜晚,冷冬还未过,暖春亦未到。一个男人刚完成了他小说的开头,还缺一个笔名。交稿时间快到了,他突然灵光一闪,把他姓名最后一个字“镛”一分为二,是为金庸。·

  自此,世人大多只知金庸,而不知查良镛。

  查良镛,是谁?

  是徐志摩的表弟。

  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。

  是诗人穆旦的堂弟。

  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堂弟。

  但这只是他的一部分。

  金庸本名查良镛,生于海宁的名门世家。海宁自古有文脉,金庸的海宁查家,则是这条文脉中显赫的一环,康熙曾为查家祠堂题:“唐宋以来巨族,江南有数人家”。

  查家家风儒厚,虽以文起家,却有一股侠气潜藏浮动。

  金庸至今记得,他爷爷查文清的侠义之举。查文清任江苏知县次年发生“丹阳教案”,百姓发现西洋教会埋了数十具儿童尸首,其状残忍。他们怒烧天主教堂,引起一系列反洋教运动。当局迫于列强压力只能抓捕,查文清虽为知县,立场却非常鲜明:放走肇事百姓,扛下“纵逸”罪名。

  查家重气节,有侠气。多年以后,金庸在郭靖乔峰等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这也昭示着少年金庸侠义人生的开始。
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片|年轻的查良镛

  金庸少年侠气,敢做敢言,为同学们出了一口气,但结果是,他被“退学”了。

  这件事件让他安定了一阵子。所以他进入中央政治学校后,一直默默读书。当时学生之间有派系斗争,“守旧派”经常殴打“开明派”。金庸觉得思想不合也不应殴打,因此,就找训导主任辩理去了。但他人言轻微,还是刺头一个,又被“退学”了。
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片|1960年金庸与电影《神雕侠侣》演员在一起

  金庸拿起笔,带着一身侠气和仗义敢言进入了报界江湖。

  1946年11月20日,金庸正式进入杭州《东南日报》。他似乎就像一个游荡的无名小卒,怀着在武林扬名立万的心愿终于找到了帮派。可他实际上只是负责收听国际广播,然后翻译,再写成国际新闻。


  图片|1950年,《大公报》旗下《新晚报》创刊,查良镛被调到《新晚报》,做了副刊编辑。

  杨过学过全真教、古墓派、蛤蟆功、打狗棒等武功,中年独创黯然销魂掌。查大侠亦如是。

  从《东南日报》到《大公报》,金庸终成独当一面的侠客。在融汇两段报馆经验后,中年的他创立《明报》,确定了鲜明的立场:“不左不右,绝对中立”。同时,编辑方针要中立客观、公正真实。金庸说道:“报纸不应该歪曲事实,应该讲真话,不好讲的可以不讲。”

  《明报》中立敢言是其一,心系民生更是它作为文人报纸的精髓。

  如果要问,金庸笔下的侠是什么?我想应该就是: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”


 

  图片|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,金庸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,两人一起出资,创办了《明报》。


  图片|1963年,金庸(右)出售《倚天屠龙记》版权,此照片为签约仪式现场。

  但侠,也是需要淬炼的。

  1963年,中国有一个“核裤论”,就是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。文人金庸并不十分赞成造核武器,于是大笔一挥,写了一篇社评:“......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,有何用处?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!”

  大侠金庸单挑五大报,连日又发了几篇社评,表明自己反对核试验的立场,矛盾的种子因此种下。

  大时代激烈变幻,“查良镛”登上了暗杀名单。金庸在家收到了一个邮包炸弹,幸好被警察引爆,他只好暂避海外。逃得了和尚,逃不了庙,《明报》大楼经常受到异己捣乱。

  在连续遭到精神侮辱,生命威胁后,他依旧不改初衷:“每一个阶段中,在坚持自己的主张时,都面对沉重的压力,有时甚至成为暗杀目标,生命受到威胁,但是非善恶既已明确,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。”

  时人常感叹,金庸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、风云变幻多么精彩,殊不知,金庸的报业人生亦不输他武侠的江湖。
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片|邓小平接见金庸

  金庸本人便说过:“写小说是副业,办报纸是主业”。人们记住的是他“气寒西北何人剑,声满东南几处箫”的风月江湖、是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的铁血英雄、是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的侠义风骨。

  唯独很少有人记住“为国为民,侠肝义胆”的报人查良镛。金庸之所以是金庸,固然因为他塑造了一个美丽的武侠世界,但更多的,也是因为他为时代发出的声音。

  倪匡说:“凡有中国人的地方,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”,是的,但我更希望世人记住他是查良镛,而非金庸。

  老先生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,

  这次,他真的退出江湖了。

  一代人的青春也随之宣告结束。

  儿女情长今犹在,江湖侠骨已无多。

  再见,金庸;再见,江湖。

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片|老年金庸

  金庸作品大都是姜云行和王司马两位先生所作。王司马已于1983年英年早逝,姜云行也隐居于加拿大,远离了武侠小说插图领域。 此二人画风迥异,并称一时瑜亮。在笔法上姜云行偏好工笔,王司马注重写意;在构图上,姜云行扁好把重心放在图案上部,王司马更讲究整体均衡;姜云行多选择山中平地或村外开阔地带的打斗场面,人物常有凌空动作,哪怕是被抛向空中,王司马多选择恋爱或喝酒的场景,人物活动多在山中或酒店进行;

  姜云行为金庸小说作画计有6部,它们为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(《射雕》三部曲)、《碧血剑》、《连城诀》、《鹿鼎记》。

  王司马先生作品包括《书剑恩仇录》、《雪山飞狐》、《飞狐外传》、《侠客行》(附《卅三剑客图》)、《天龙八部》、《笑傲江湖》、《鸳鸯刀》、《白马啸西风》、《越女剑》。